菌物志Mycopedia

菌物志Mycopedia

生活在海水里的蘑菇?是真的吗常见的蘑菇种类几乎都是陆生物种。如果要说水生的蘑菇物种,你能想到哪些呢?

当然这种不算哈

菜市场上的“海鲜菇”,都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物种,虽然名字带“海鲜”,实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陆地木腐真菌(学名斑玉蕈)。传统上,人们仅知道少数淡水生的蘑菇,且其中大部分是生于沼泽等环境中的子囊菌。它们的菇体呈棒状,末端往往膨大,膨大部分是产生孢子的部位。由于沼泽水位很低,菇体末端膨大部分是露出水面的,换句话说孢子的传播依然发生在空气里。这种生活方式常被描述为气水生(aero-aquatic)。

金黄地杖菌Mitrula aurea。地杖菌属的许多物种都有气水生习性。

水生小脆柄菇Psathyrella aquatica是一种真正完全生活于水中的真菌,2005年它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溪流中被发现,在2010年被命名并被正式发表。该物种生活在溪流里的树枝和溪流底部的火山泥上。它依然保留着许多陆地生活的特征,例如菌褶、掷孢子(可以在空气中弹射出去的孢子)等许多为适应空气传播孢子而演化来的特征,表明它“下水”的时间还不久,还未演化到完全适应水下环境。它的孢子似乎会恰好被弹射到菌盖下方少量的空气中,并随着水流被传播到其他地方。

水生小脆柄菇

2023年7月,菌物学家杨坤龙和同学在深圳的红树林中,发现了一些长在海桑树Sonneratia spp.上的一些奇特蘑菇。同年10月在广东的红树林中,这些物种再次被发现。这些蘑菇会经常受到红树林咸水的冲刷,一些甚至生活在咸水里(甚至有鱼吃它们)。它们是从伞菌特化而来的,能依稀看出一些伞菌的痕迹,例如菌盖和中生的菌柄等,但它们的菌柄变得很短,菌盖翻下来,将菌柄和菌盖下方的菌褶几乎完全包裹住,成熟时菌柄也几乎不开展,看上去就像个包子。菌褶也不再片片分明,而是被压缩成一团,这团东西称为孢体。菌盖、孢体下缘和菌柄之间有一层保护孢体的薄膜,称为内菌幕。这种演化成包子一样的过程称为腹菌化。

对DNA的检查表明这是两种黄盖小脆柄菇(堪多脆柄菇)物种。它们分别被命名为褐果漂泊黄盖小脆柄菇(褐果漂泊堪多脆柄菇)Candolleomyces brunneovagabundus和白果漂泊黄盖小脆柄菇(白果漂泊堪多脆柄菇)Candolleomyces albovagabundus,两者的区别是一个土包子一个白包子。需要注意的是,两个物种的食用性均未明。

相比淡水培养基,这两种真菌都更喜欢在咸水的培养基上生长。如此的生理学特性和上述的形态学特征都是明显对于海水环境的特化,和水生小脆柄菇那种卡bug下水的完全是两种货色。当菇体成熟时,菌盖和菌柄的交界处会发育出一层特殊的菌丝,这层菌丝的牢固性不如其他菌丝,因此菌盖(连带着菌盖下的孢体和内菌幕,这三者统称为PGI复合体)很容易从菌柄上脱落下来,浮在水面上。这和植物落叶的机制有些类似,秋天的落叶植物会在叶柄和树枝之间产生特化的细胞构成的离层,使得叶片脱落。

系统树上,与这两种蘑菇关系最近的是墨西哥的Candolleomyces secotioides。形态学上两者也有相似性,Candolleomyces secotioides也有腹菌化的趋势,菌盖不再开展,菌褶特化为孢体。最大的区别是Candolleomyces secotioides的菇体很修长,并且——它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事实上,许多蘑菇都有腹菌化(变成土包子)的趋势,且一般认为这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将菌褶特化成孢体并包裹在菌盖下,有助于防止脱水。

墨西哥沙漠里的Candolleomyces secotioides

那么,为什么两种海水蘑菇也腹菌化了呢?两种蘑菇的发表者杨坤龙认为,可能因为海水的高盐分环境使得海水水势降低,水分从蘑菇中流向海中,导致蘑菇脱水,因而在海水中蘑菇也要抵抗“干旱”带来的胁迫,导致它们腹菌化。

传统上,菌物学家都认为海水里没有蘑菇生活。2023年发现的这两种黄盖小脆柄菇是目前唯二已知生活在咸水里的,体型较大的伞菌种类,极大地刷新了我们对海洋大型真菌的认知。或许,离开了红树林,在真正的海洋甚至海底,可能也有类似的物种在繁盛着,有待我们的发现。

相关推荐

率土之滨游戏注销要多久

率土之滨游戏注销要多久

📅 07-09 👁️ 571
📍意思: 圆图钉

📍意思: 圆图钉

📅 07-27 👁️ 2222
王者荣耀:安琪拉怎么出装最强,伤害最高?